艾沐蒽助力|2025年度医学科学部免疫力解码专项

重要通知

2025年9月5日,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发布了2025年度专项项目指南(第一批)的通告,其中包含四个项目,涉及多个方面,聚焦于外科学与免疫力解码应用,基于此,我们将对其中的后三个项目进行解读分析。

(点击图片可查看原文)

01
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肺结节演变与诊疗

项目原文:针对肺结节精准诊疗、预后评估、动态监测等临床科学问题,依托多中心纵向临床队列(人群和个体),聚焦“恶变细胞-免疫系统”动态互作过程,采用多组学驱动的免疫解码策略,整合分子免疫学、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系统解析肺结节恶性演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性癌)过程中的免疫监视规律和演变特征,发掘用于肺结节精准识别的免疫学标志物、反映其动态演变的免疫学监测指标及可供干预的免疫学靶点,为肺结节的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我国肺癌临床诊疗水平。

资助情况:计划资助联合申请项目6-8对,其中每对申请项目资助约500-600万元,项目资助期限3年

核心目标:解决肺结节良恶性难辨、转归难预测问题,通过免疫力解码实现肺癌早期预警、精准诊疗。

重点方向:建立肺结节免疫力数据库(外周血TCR/BCR 免疫组库)、研发实时监测技术、发掘免疫干预靶点。

02
源于临床的外科学前沿科学问题与突破

项目原文:融合免疫力解码技术、基因组学与人工智能技术,获取不同性质胰腺肿瘤、胰腺良性疾病演变过程的免疫力大数据,明确不同疾病的免疫力特征及疾病演变中的免疫力变化规律,解析免疫力变化导致演变的核心机制,发掘可用于胰腺良性/恶性肿瘤诊断、良性疾病演变预测的免疫力指标,推动胰腺肿瘤预警和早期精准诊疗技术的突破。

资助情况:计划资助联合申请项目6-8对,其中每对申请项目资助约500-600万元,项目资助期限3年

核心目标:突破胰腺肿瘤良恶性鉴别难、良性病变恶变预警难的困境,建立免疫特征诊疗模型。

重点方向:构建胰腺疾病免疫力数据库、研发恶性诊断 / 恶变预警智能模型、探索免疫干预策略。

03

免疫力大数据资源平台及关键技术

项目原文:围绕免疫力大数据资源,建立多源、多粒度人群免疫力数据的标准规范、汇交体系与安全共享机制;研发PB级数据的存储、审编、治理和隐私保护关键技术,为“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胰腺肿瘤诊断及良性疾病演变预警”“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肺结节演变与诊疗”等专项项目提供高质量的免疫力数据资源管理支撑。

资助情况:计划资助1项,项目直接费用总额度约为300万元,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

核心目标:为 “免疫力解码” 专项提供数据支撑,建立免疫力数据标准、存储与共享机制。

重点方向:研发 PB 级数据存储 / 隐私保护技术、开发标准化 API 与可视化门户。


核心解读

破解肺结节“良恶难辨”的临床困局

有关肺结节,仅凭影像,难判断是良性增生还是早期肺癌;即便暂时良性,也不知道会不会突然恶变。这种 难辨”“难测,正是临床诊疗的最大痛点通过整合分子免疫学、临床医学、AI 等多学科手段 ——  TCR/BCR 免疫组库数据、基因测序结果和临床随访信息结合,挖掘良性与恶性肿瘤间的隐藏规律。

为胰腺肿瘤疾病破局

胰腺癌素有 “癌王”的称呼,早期几乎无症状,一旦发现多是晚期;而慢性胰腺炎等良性疾病会不会发展成癌,也一直是临床判断的 “盲区”。通过融合免疫力解码、基因组学和 AI 技术,收集不同性质胰腺肿瘤(良性、恶性)、胰腺良性疾病(如慢性胰腺炎)的免疫力数据,最终通过某个免疫指标,快速区分胰腺肿瘤良恶;通过监测免疫变化,提前预警胰腺炎恶变风险。

免疫力大数据资源平台及关键技术:

无论是肺结节还是胰腺肿瘤的免疫力研究,都离不开 “海量数据”—— 但数据格式的存储、审编、治理和隐私保护,这些问题成了研究的绊脚石。“免疫力大数据资源平台及关键技术” 专项,就是要搭建一个 “安全、好用、能共享” 的数据底座,为项目二、三保驾护航。




项目要求

申请时间2025 年 10 月 7 日 – 10 月 11 日 16:00

申请平台:科学基金网(https://grants.nsfc.gov.cn/),需在线提交电子材料

申请人条件:需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 基础研究 / 临床研究经历2025 年已获 200 万元及以上国自然项目的负责人,申请部分专项将不予支持(具体见各指南);在站博士后、在读研究生不可作为申请人。

必备材料: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需提供依托单位伦理审核证明;联合项目需提交双方签字盖章的联合申请协议书;部分项目需提交数据汇交 / 平台维护承诺书。

限项规定:申请人同年仅能申请 1 项专项,获资助后计入高级职称人员项目总数(2 项)。

艾沐蒽作为国内首个专注TCR和BCR 测序的公司,同时也是重点关注免疫力解码的公司,对本次国自然的项目进行初步解读和分析。希望将近年来的一些研发经验与各位老师分享,也希望与各位老师联合申请课题。



以上研究内容可使用艾沐蒽的如下技术开展研究:

1. ImmuHub® TCR/BCR测序

2. 10X Genomics单细胞TCR/BCR测序

3. T-classifier® 技术

4.Immun-Cheq® 免疫例测评(T细胞+B细胞)

5.Immun-Traq®肿瘤治疗伴随诊断

1

ImmuHub®TCR/BCR测序

适应性免疫系统主要依赖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以达到免疫,而T/B细胞中识别抗原的组分被称为T细胞受体(TCR)与B细胞受体(BCR),由于不同疾病有高度特异性的抗原谱,理论上TCR和BCR的鉴定+抗原预测就可以实现疾病的预测,疾病相关TCR和BCR的跟踪可以实现疾病监控。因此TCR/BCR测序成为重中之重。

艾沐蒽生物的核心产品线是ImmuHub®技术平台,该平台的本质就是高灵敏度+高基因覆盖度TCR/BCR NGS测序+数据自动化分析平台。该平台可以对外周血、骨髓、PBMC、细胞、石蜡包埋切片等多种样本进行TCR/BCR测序。实际检测性能已经被中外众多临床、药企和科研客户认可和支持。

ImmuHub® 技术平台已累计发表52篇文献,总影响因子已达到669.2分,其中包括多篇TOP期刊:Nature (IF:65),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40),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IF:24),Advanced Science (IF:14.1)等。具体文献可参考ImmuHub®技术平台发表文献: (http://www.immuquad.com/publications/)。

2

10X Genomics单细胞TCR/BCR测序

Bulk TCR/BCR测序可以快速的分析样本中TCRBCR结果,但该方法有一个缺点——无法实现配对。由于Bulk测序没有办法给每个细胞打上标签,所以在分析的时候就无法完成双链的配对。

想要实现配对就必须每一个细胞单独测试,因此单细胞TCR/BCR测序应运而生。选择5’端接头的通用引物和免疫分子恒定区的巢式引物进行T细胞和B细胞的V(D)J富集,从而实现成对的重链和轻链或α和β链的V(D)J全长测序,通过比对、拼接、筛选、注释等构建免疫组库,分析得到TCR/BCR多样性序列,进而获得机体的免疫特征。

3

T-classifier® 技术

自2018年起,艾沐蒽开始思考TCR在疾病检测中的实际价值。2023年,艾沐蒽在nature子刊上发表TCR测序和基于人工智能的T-classifier®应用与疾病特诊筛选的学术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一套精炼且高效的降维与特征筛选方案,为该研究领域开拓了崭新路径。同年,艾沐蒽进一步拓展研究焦点转向至实体肿瘤领域,至今已取得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初步成果,并获批了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分析免疫特征相关TCR的方法 (专利号202111459551.0)。

T-classifier®技术路线

4

Immun-Cheq® 免疫力测评(T细胞+B细胞)

免疫评估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医学研究领域,尽管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发展速度仍相对迟缓。究其根源,当前众多免疫评价指标与个体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欠佳,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价值。以T细胞及其各类亚型的含量分析为例,虽然此类指标与多种疾病状态存在关联,然而鉴于不同疾病对免疫细胞动员的特异性差异,以及疾病进程中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非一致性,仅依赖此类宏观指标难以精准捕捉个体免疫反应的复杂特性。

通过TCR及BCR研究找寻疾病相关的TCR及BCR谱,就可以应用于疾病预测。艾沐蒽研发的Immun-Cheq®|免疫力测评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能够高效、精准、快速地对TCR及BCR进行测序,并形成详尽的TCR及BCR谱系数据库。


多样性免疫特征量化表征的核心在于多样性评价指标,当前常见的指标有:Clonality、Pielou’s、Shannon、Simpson、Singleton等,每一个指标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因此常规的思路是所有指标均开展分析,以获得该数据的全面表现。

健康人群和某疾病人群在多种参数下的表现展示

5

Immun-Traq®肿瘤治疗伴随诊断

在人体免疫力评估中,通过免疫组测序分析多样性特征,可以了解免疫力的动态变化,探寻规律。该方法还可以用于采用免疫疗法如CAR-T、PD-1、PD-L1等治疗的肿瘤患者,通过多样性和克隆性指数的变化,评估免疫力水平及治疗是否激发了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效应,进而预测和评估治疗效果。

Immun-Traq®是艾沐蒽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用来动态监测追踪患者治疗前和后的TCR多样性和克隆性情况,进而对免疫系统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对于癌症免疫疗法的治疗反应,提早预测包括细胞免疫疗法在内的抗癌免疫疗效。获批了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评估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分子检测方法及引物组合物及试剂盒(专利号:201611202309.4)和欧盟CE认证。

Immun-Traq®肿瘤治疗效果预测、评估方案图



小结


艾沐蒽的核心技术体系与本次国家自然基金医学科学部三个 “免疫力解码” 专项的核心需求高度契合,可从 “数据支撑 – 特征挖掘 – 动态监测 – 干预验证” 全链条为专项研究提供关键技术保障,助力突破临床研究痛点: 
针对 “基于免疫力解码的肺结节演变与诊疗” 专项,艾沐蒽的ImmuHub® TCR/BCR 测序技术凭借 “高灵敏度 + 高基因覆盖度” 优势,可对外周血、肺结节石蜡包埋切片等多类型临床样本进行精准测序,为肺结节免疫力数据库搭建提供高质量、标准化的 TCR/BCR 核心数据;其支持的多样本类型特性,还能满足专项 “动态监测肺结节演变” 的临床场景需求,捕捉不同阶段的免疫组库变化。而10X Genomics 单细胞 TCR/BCR 测序技术可实现 TCR 重链 / 轻链、BCR 重链 / 轻链的精准配对,能更深入解析肺结节 “恶变细胞 – 免疫系统” 的动态互作机制,同时结合T-classifier® 人工智能抗原特异性TCR,助力专项发掘与恶变相关的特异性免疫克隆标志物,为免疫干预靶点筛选提供单细胞层面的精准数据支撑,此外,Immun-Traq® 肿瘤治疗伴随诊断技术能动态监测免疫干预前后患者的 TCR 多样性与克隆性变化,形成 “诊断 – 干预 – 疗效评估” 的研究闭环。
针对 “源于临床的外科学前沿科学问题与突破” 专项,Immun-Cheq® 免疫力测评技术提供的 Clonality、Shannon、Simpson 等多维度免疫特征量化指标能够更好的明确不同疾病的免疫力特征及疾病演变中的免疫力变化规律,解析免疫力变化导致演变的核心机制;T-classifier® 技术依托特征筛选与降维算法,可基于测序数据构建胰腺肿瘤良恶性鉴别、慢性胰腺炎恶变预警的智能诊断模型,解决专项 “胰腺疾病良恶难辨、恶变预警难” 的核心痛点。
艾沐蒽深耕 T/B 细胞免疫组研究多年,已完成数万例样本检测,ImmuHub® 平台的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均优于常规方法,T-classifier® 技术也积累了丰富的疾病特征筛选经验(含实体肿瘤领域)。依托成熟的技术体系与临床研究积累,可全方位助力科研团队响应专项 “多中心队列、多组学整合、AI 赋能” 的研究要求,高效推进肺结节与胰腺疾病的免疫力解码研究,加速免疫学标志物发掘、智能诊疗模型构建及免疫干预策略探索,为提升我国肺癌、胰腺肿瘤临床诊疗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关于艾沐蒽


杭州艾沐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国际前沿的专注于免疫驱动医学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创始人团队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在2010年开始使用免疫组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各种疾病相关研究,于2016年通过自主研发,全国首家推出NGS-MRD血液肿瘤微小残留病(MRD)检测Seq-MRD®,并授权泛生子使用。同时,公司拥有Immun-Traq®肿瘤治疗伴随诊断、Immun-Cheq® 免疫力测评以及ImmuHub®免疫组测序科研服务产品,并布局有基于AI机器学习算法的T-classifier®肿瘤早筛、单细胞测序、新抗原、TCR和抗体发现等平台管线。目前为止发表了50余篇论文,其中包括: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158.5), Nature(IF:65),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40),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IF:24), 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7)等多篇高分杂志。公司构建几十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为医院临床、生命科学研究、新药开发等提供解决方案和产品。艾沐蒽专注于通过解码适应性免疫系统来改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致力于推进免疫驱动医学领域发展。


ImmunoDiagnostics | ImmunoMonitoring

免疫诊断 | 免疫监控

专注于免疫组高通量测序

长按关注艾沐蒽生物

ImmuHub | Seq-MRD | Immun-Traq

| Immun-Cheq | T-Classifier |TCR-T

Web:www.immuquad.com

Email:Contact@immuquad.com

Tel:0571-81061561

Address:杭州市上城区石桥路196号浙江省农创园

4号楼1层